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脱口秀如何在夹缝中“脱口而出”?

陈卓 言之有范 2021-07-18


2017年在各个平台纷纷发力下,脱口秀迎来井喷,数量大幅增长,如搜狐视频的《梁欢恶毒秀》、腾讯视频的《吐槽大会》、爱奇艺的《奇葩说》。然而,在国内脱口秀市场逐渐壮大之时,脱口秀节目也面临着政策收紧、人才紧缺等困境。2018年,中国脱口秀节目该如何创新发展,在娱乐化外衣的包裹下犀利点评实事,让观众在哈哈一笑之后有所思考与启迪,打开脱口秀这一喜剧综艺的新蓝海,值得思考与探究。



一、引进不忘创新,国内脱口秀升温

 

美国是脱口秀的发源地,至今已有60多年的制播史。在中国,脱口秀虽作为舶来品,但普通观众对此其实并不陌生,与我国的单口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完成本土化改造之后,我国脱口秀节目以平民化的姿态,围绕社会的热点事件,各抒己见,而广受观众喜爱。最早的电视脱口秀节目是1996年的《实话实说》,后经历了《锵锵三人行》《壹周立波秀》等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又随着网综的兴起,进一步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在2017年上线的117部季播网络综艺中,上线的脱口秀节目有39部,斩获流量95亿,脱口秀节目不仅成为重要的类型节目,更是流量大户。以脱口秀爆款节目《吐槽大会》为例,截至目前,第一季的网络播放量已突破17亿,在2017年独播网综中排第4名,成为2017年第一季度当之无愧的网综黑马,由此引发了业内对国内喜剧脱口秀市场的重视与开拓。2018新年伊始,各平台便在脱口秀节目上纷纷布局并持续发力,抢滩脱口秀下半场。优酷预计推出《晓说2018》、马未都的《观复嘟嘟3》和窦文涛的《圆桌派2018》;爱奇艺将继续推出“老王牌”节目《奇葩说》第五季,还将制作衍生综艺《奇葩大会2》;腾讯则将全力打造《吐槽大会2》;郭德纲也顺势推出了他的首档网综脱口秀《一郭汇》,可见脱口秀的火热发展态势。



二、脱口秀何以突破颓势,逆势上扬?


2017年,中国综艺节目市场风云变幻,许多老牌综艺《快乐大本营》《中国新歌声》收视率大幅下跌;部分综艺节目《极限挑战》《锵锵三人行》等也相继因故停播,部分节目甚至难以找到赞助商……不知不觉间,一股寒潮席卷了内地综艺产业,然而脱口秀节目却在形式、风格、内容、渠道上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并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枝独秀”。


(一)节目话题设置巧妙


脱口秀节目在内容选择上更能敏锐地捕捉到观众的喜好,将话题聚焦于社会热点、舆论话题、媒体事件等,带有强观点的输出,并结合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代替观众发出声音,吐槽出观众想说的话,让脱口秀节目自带一种高级幽默感。相比于其他的喜剧节目样态,散发出自身独有的气质,语言简单却不失思想的深度,态度轻狂却不失观点的新锐。


比如《吐槽大会》曾邀请冯潇霆前来担任被吐槽的“主咖”,身为国足队长的他自然自带“满满槽点”;而在第五期节目中又邀请影视明星潘粤明坐阵,在这一期节目中,编剧宋方金炮轰影视圈乱象,直言道:“现在演艺圈的门槛低,要求更低,只要长得好看就能进门。”虽然辛辣,但是每个字都说的让人酣畅淋漓。让大家在满满槽点与笑点中大呼过瘾。



(二)形式多元更接地气


不管是“说唱+脱口秀”还是“辩论+脱口秀”,亦或是其他形式,脱口秀节目在呈现方式上也做足了功课。两季《吐槽大会》均以网络独有的“吐槽文化”为切入点,采用嘉宾跨界挑战吐槽式喜剧脱口秀的模式;而《脱口秀大会》则是由脱口秀红人李诞、池子各带一队,采用对战式的形式,为节目添彩;而最新亮相的《冒犯家族》则是以“脱口秀+情景喜剧”的新颖表现形式,收获了不少好评。可见,脱口秀节目成功引入我国之后,各大平台力求在形式上突破创新,力争差异化发展,满足观众需求。

 

(三)网感十足、契合需求


部分脱口秀节目在传统电视上“销声匿迹”之后,转战互联网,并就此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脱口秀节目作为我国内地综艺节目的有效补充,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使观众得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另外,脱口秀节目在娱乐化外衣的包裹下犀利点评实事,所输出的观点也与观众的思想态度相碰撞,交互性极强,契合了年轻人的口味。

 

三、褪去浮华,换种方式解读脱口秀


在国内脱口秀节目风生水起之时,我们同样需要冷静面对脱口秀节目进一步发展所存在的困境与瓶颈。只有在认识到政策掣肘、人才短板与创新迭代乏力问题犹在的基础上,才能让脱口秀节目摆脱“带着镣铐跳舞”的境地,推动脱口秀节目走地更远更稳。


(一)政策收紧、创作受限


2017年6月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造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要坚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把好政治关、价值关、审美关,实行统筹管理。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无疑使“侥幸”转战互联网的脱口秀节目“心头一紧”。在我国,几乎所有的脱口秀节目都要面对尺度把控问题,去年《吐槽大会》第一期播出时就因为尺度太大被勒令下架;《金星秀》也于2017年9月在连续推出132期节目后与观众告别;高晓松的《晓松奇谈》曾因谈及历史敏感问题而被停播;明星酒后真言秀网综《举杯呵呵喝》也悄然下架……



尺度问题是国产脱口秀的一条警戒线,然而这条警戒线并没有一个严格而明确的标准,越过这条线的后果却显而易见。政策尺度、道德尺度的限制促使脱口秀节目的创作空间受限,对观众的吸引力也难以发挥。最终致使脱口秀节目无论在电视台还是视频网站,生存空间都越来越小。


(二)语境不符、难以弥合


脱口秀的发展受到限制还与中国特有的文化属性有关。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曾用高低语境文化的概念来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这种文化下的人们在交流时喜欢婉转隐晦的表达方式,较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以避免直接交流造成的尴尬;而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他们喜欢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所以,对于脱口秀这一“舶来品”来说,在中国发展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


正如《吐槽大会》的标语所言“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部分明星艺人对于节目组的“尺度”仍难以接受,部分观众也把“槽点”等同于“污点”,认为节目组是在嘉宾的伤口上“撒盐”。中国特有的、传统的文化属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脱口秀节目的制作与传播。



(三)人才断层、青黄不接


实际上,脱口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以上两点。脱口秀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脱口秀习惯性养成不足,距离真正的大众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起美国的脱口秀产业,美国是金字塔结构,线下的脱口秀演员人数很多,往上是编剧和上节目的脱口秀演员,多数人经过长时间锻炼再上节目。但中国是倒金字塔结构,人才储备很少,人才断档的问题尤为明显。像大鹏、王自健、李诞、池子、这种独当一面,能撑起一档节目的人才寥寥无几。脱口秀演员的青黄不接已经成为制约脱口秀发展的明显短板,各方共同发力打造更多元、更常态化的喜剧新星培养机制迫在眉睫。


《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制作方笑果文化就在线下布局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其中噗哧训练营是线下封闭式脱口秀训练营,也是全国首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脱口秀训练营。另外,笑果文化还翻译格雷格·迪恩的《Step By Step To Stand-up Comedy》,出版了《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这一国内第一本针对脱口秀笑话创作和舞台表演的指导书。与此同时,笑果文化还打造了“脱口秀开放麦”这一互动平台,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脱口秀俱乐部的形式,为喜剧新人提供平台进行练习,致力于将脱口秀文化推广到民间。



(四)创新乏力、同质化严重


最后,脱口秀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一个爆款出现后,一批的同类型节目便相继推出,《今晚80后脱口秀》《吐槽大会》《今夜百乐门》《脱口秀大会》等脱口秀节目让观众应接不暇。


让人忧心的是,节目形式同质,连脱口秀演员的同质化问题也日趋严重。一些大众所熟悉的面孔穿梭于不同播出平台、主持各种脱口秀节目。由于缺乏相应的创意和改变,很多明星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水土不服的迹象,只能“贩卖”自己早前积累下来的人气。节目好不好看全靠嘴说,而依靠数量有限的“名嘴”是无法支撑产业良性发展的。



贝迪丝·白瑞曾在《挥之不去的流行》一书中强调了脱口秀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有两种事物改变了我们传播的方式:计算机和talk show。”中国脱口秀历经20余年的发展,通过不断叠加新的创意、玩法和元素,可以看到,脱口秀全面的垂直细分化趋势越发明显。一味求新,观众在新鲜感消失以后,总会审美疲劳。除了笑,还有什么留给观众,这是脱口秀节目需要思考的。

 

诚然,脱口秀节目除了逗乐大家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的时效性关照、对社会的洞察性提醒、对传统的继承性思辨,通过态度的表达,正向价值观的传播,带给人以一定的思考和启迪。培养观众一种批判的思维方式来反思自身和当下社会,让更多人能从节目当中看到自己。希望脱口秀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可以在中国找到更加肥沃的土壤,找到一条兼顾主流价值文化和娱乐特色的新道路,相信脱口秀必将迎来下一个春天。

 

参考来源:

“电视人”微信公众号

北京娱乐信报,《脱口秀在内地为何难出爆款?》

传媒+,《<金星秀>落幕,中国脱口秀节目任重道远》

 

END


后台编辑 | 赵 婕

校       对 | 孔瑞洁 李赫洋


推荐阅读

2017年终盘点 | 爆款频出,网络综艺的井喷之年
面对困境,综N代如何打破口碑困局?
年终盘点 | 2017年中国电视产业你应知晓的十大关键词
年终盘点 | 褪去浮华,整装待发,2017电影产业深度观察
年终盘点 | 多维并举,创新驱动,公共文化服务更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